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
遺忘並不是因為我們的記憶力天生就差。事實上,我們的記憶力都很強,只不過大多數人都忘記了該如何發揮自己的記憶力罷了。——《多米尼克的記憶魔法書》多米尼克·奧布萊恩 在工作生活中,你也許遇有過這種感覺,明明剛剛看過的文章,讀過的句子,轉眼就變得記憶模糊。明明之前學過的知識,到了要用的時候卻又想不起來。 對比綜藝《奇葩說》里那些厲害的辯手,他們在臺上辯論時慷慨激昂,旁徵博引,各類典故信手拈來,不僅讓人羨慕,也讓人自慚形穢。 ... 如果把這種差異歸咎於他們比咱更博學,看的書更多,似乎也不對。因為這不能解釋學生時代,同樣的老師教學,同樣的學習環境,為什麼有的同學學完一兩遍就能輕鬆記住知識點,而有的無論怎麼埋頭苦學,成績總是一般,付出與收穫很難成正比。到底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異呢? 要了解產生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得先了解一下我們大腦的記憶原理。 01 大腦的記憶原理是怎樣的? 大腦中有「神經元」,神經元中有非常多(幾百億到幾千億)的神經細胞。我們的大腦在思考和記憶的時候,神經元就會互相傳遞信息。傳遞信息的神經元,與旁邊的神經元相連接的部分,叫作「神經突觸」。無論是短期記憶還是長期記憶,都是在神經突觸連接神經元的過程中產生的。但是短期記憶神經突觸的活動只是暫時增強,所以為了形成長期記憶,就要永久性增強神經突觸的活動。——《東大教授教我的學習法》永野裕之 ... 我們的大腦是分了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的,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美國心理學家喬治米勒,在論文《神奇的數字7加減2》中提出,人的短期記憶的容量是5-9個數字。比如註冊或登陸各類APP時會發送驗證簡訊,一般是5到6位數字,你在看完後能夠在數秒內記住,等填寫完驗證碼,完成驗證後,用不了多久你就忘記,這就是短期記憶在起作用。 與之相對的是我們的長期記憶,長期記憶的容量是非常大的,有的經過數十年,依舊能夠保持清晰的記憶。比如兒時的唐詩和兒歌,篇幅很多,你依舊還能讀或者唱出來,對不對? 很多人在看書時僅僅是單純的閱讀,這種情況下大腦使用的不過是「短期記憶」而已。顯然,如果想要在看完書後記得裡面的內容,就需要將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讓有用的信息都進入到長期記憶中。 ... 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有的知識,在不用的時候想得起來,要用的時候卻掉鏈子,想不起來呢? 很簡單,想像一下,如果你抽屜里亂七八糟地放了很多書本文具,你想從裡面找出一支短鉛筆,是不是一下也難找出來呢?這和你一時想不起來的原理也是一樣,因為你腦里的信息太多,太亂雜,大腦無法馬上檢索到它。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長時間地記住學過的知識,並且在需要的時候馬上想得起來,那不僅要讓它進入到長期記憶中,還需要方便大腦進行檢索。 ... 02 如何讓短期記憶進入長期記憶? 雖然大腦不像肌肉那樣,可以通過鍛鍊來加強,但負責學習的神經迴路確實是可以強化的——具體的方法就是檢索記憶,並練習所學的東西。定期練習可以防止遺忘,強化檢索路徑,而且對於保存你想要掌握的知識來說,至關重要。——《認知天性》彼得·布朗 亨利·羅迪格三世 馬克·麥克丹尼爾 在以往關於學習一項技能或一門知識的觀點中,很多都是傾向於反覆閱讀,集中練習,試圖通過機械地,快速大量地重複一些知識點,讓其烙刻在自己的記憶中。 這種方法是有一些效果,比如考試前的突擊複習,的確能拉高一些分數。但似乎也無法產生持久的記憶,用不了多久,那些知識點還是會遺忘,似乎還是沒有從短期記憶進入到長期記憶中去。 而且也無法解釋那些花了大量時間複習功課的同學,在考試時還是比不上有些只花少量時間複習,依舊能取得高分的同學的情況。正因無法解釋其中原因,很多人只能將其歸咎於成績好的同學智商更高,更有天賦,真的是這樣嗎? 還真不是!只不過他們的確有方法,在花更少時間學習的前提下,讓知識更快地進入到長期記憶中去,那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 在《認知天性》一書中,作者提出如果只是進行機械式的重複,大腦能記住的東西是有限的,且效率很低。那怎樣去刻意練習才能提升學習效率呢?書中分享了三個實用的訓練方法: 1、多回想所學知識 《認知天性》中的第一個訓練方法,就是多去回想所學的知識,主動回憶學過的知識,會讓大腦進入活躍狀態,幫我們更好地記憶。而且,回記的時候越費勁,越燒腦,記憶的效果越好。 高三時我讀寄校,同桌的學習非常優異,我很奇怪他平時也不怎麼複習功課,晚上早早地就回宿舍睡覺,為什麼一到考試從來都是全校前十。後來我留心觀察,發現同桌在老師講完課後,都會憑著記憶畫出一張課堂內容的腦圖來。 後來我按同桌的方法去學習,前期感覺有難度,經常被卡住,回頭翻書找到答案,印象會特別深刻,堅持了一段時間後,記憶力也明顯增強了。 現在看來,課後畫腦圖就是主動回想所學知識的一種,當然也可以在學完之後用幾道簡單的小問題來考考自己,或者寫讀書心得等等,這些都可以強化記憶,鞏固所學,阻止遺忘,效果要比複習筆記或重讀文章好得多。 ... 2、將新舊知識關聯起來 越是能把新知識和已有知識關聯起來,就越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識。新舊知識間的關聯越多,就越有助於記憶。 12個月份有大有小,有些難記,.但很小的時候老爸就教過我使用拳頭識別月份大小,握緊左手成拳頭狀,手背方向對著,凸起的是大月,凹下去的是小月,至今從未忘卻。 還有高中時的背元素周期表,也還記得老師編的地殼中排位前十元素順口溜:養閨女貼鍋蓋,哪家沒青菜?(氧矽鋁鐵鈣,鈉鉀鎂氫鈦) 這些在平常的生活與學習中不起眼的方法,實際就是將新舊知識關聯起來了,很容易讓新知識進入到長期記憶中,而且記憶效果會更持久。 ... 3、間隔地複習回顧 在學習時,如果能把研究一個問題的時間分散開,並階段性地回顧這個問題,你會發現知識記得更牢。 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表明,人的遺忘是有規律的,在學習完之後立即開始遺忘,而且遺忘的進度並不是均速的,最初會很快,後面會逐漸緩慢。如果我們不主動記憶的話,最後會忘光。 所以根據「艾賓浩斯遺忘"原理,有針對性進地間隔一段時間後再進行記憶,定期複習回顧,就能將學過的內容長期留在記憶里。 當然,遺忘曲線是一個具有共性的群體規律,實際應用時,還需要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進行調整,不能一概而論。 ... 總之,通過以上三種訓練方法,即多回想所學知識,將新舊知識關聯起來,以及間隔地複習回顧,就能夠讓短期記憶進入長期記憶里。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讓腦子裡那些雜亂無章的信息更方便檢索,在要用時能立馬回想起來呢? ... 03 如何讓腦子裡的信息更方便檢索? 記憶記錄著一生的經歷和思想。這樣龐大的數據提取機制,就好像圖書館或電腦系統一樣,必須要有一種組織結構,否則 ,進入這個系統的信息就很難再取出來。想像一下,美國國會圖書館如果沒有索引系統會是什麼狀況吧。——《其實你不知道你錯得離譜》小理查茲·J.雅 人的大腦存儲的信息非常多,要方便檢索,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讓腦子裡的信息有分類、有關聯、有結構。 還是以那個雜亂的抽屜為例,如果我們把抽屜里的書本文具分門別類地整理好,書籍一類,本子一類、文具一類,文具中的橡皮一類,鉛筆一類,下次要找一支鉛筆時,是不是一眼就能找到? 還有圖書館為了方便查找書本,也是分門別類地將書籍放置到相應的書架上,有歷史類、小說類、哲學類、農業類等等。 也就是說,為了減少大腦的記憶負荷,方便檢索,我們需要在那些零散的知識點中找到聯繫,並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那如何才能構建起知識體系呢?而這個過程主要分為兩個步驟,分別是知識解析和體系化。 ... 1、知識解析 知識解析,其實就是要求我們搞清楚這個新知識新概念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價值,可以應用到什麼場景下,這樣我們才好在第二步的體系化中對其進行歸類與關聯其他知識點。 比如「黃金圈法則」這個思維模型,講的是看問題的三個層面。最內層是為什麼,主要講原因、目標;中間指怎麼做,講的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和路徑; 最外層是什麼,主要講這件事情是什麼 。當我們思考問題時,就可以應用這個思維模型由內而外去探究事物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這其實就是在解析「黃金圈法則」這個知識點,在體系化的分類時,就可以將其放到關於「思考力」的一組思維模型中進行關聯與對比。 ... 2、體系化 在將知識體系化方面有一個典範人物,那就是臺灣作家李敖先生。 李敖先生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一生嗜書如命,家中藏書萬餘冊,他博聞強記,記憶力非常好。 他曾透露的讀書方法是將書籍「分屍」掉,即用剪刀美工刀將書中需要的段落切下來,背面也需要的話,要麼影印,要麼一次買兩本,切下來的內容再進行分類。 怎麼分?他會在自己做的夾子上寫上標籤,把資料全部分類整理。分得很細,可以分出幾千個類別來,比圖書館的分類細得多。一本書看完後,就全部進了他的夾子裡。 比如圖書館分的哲學類,宗教類;宗教分了道教、佛教,天主教。而他會繼續往下分,天主教還分神父,神父還分同性戀類,還俗類…… 李敖先生的方法,實際就是一個整理細分的過程。在細分的過程中理解新知識,並將其與已有知識進行關聯, 是非常有助於記憶的,也就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識了。 當然,身處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完全不用像先生那樣去剪書了。因為我們有各種線上工具協助我們進行整理分類,比如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都不錯,而且還能在各種設備上同步,非常方便實用。 ... 好了,總結一下,我們知道大腦是分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要破解「學完就忘,用時想不起來」的窘境,一方面需要讓短期記憶進入長期記憶,訓練方法有三種,分別是多回想所學知識、將新舊知識關聯起來、間隔地複習回顧。另一方面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主要有知識解析與體系化兩個步驟。知識體系的建立可以讓碎片化知識點之間產生關聯,形成大腦中的知識地圖,方便大腦檢索,減少記憶負荷。 最後要說的是,成人的學習是要用的,光紙上談兵是不行的,大家看完一定要實踐了! (註:圖文無關,圖片來自網絡,向作者致謝,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內容簡介
世界的船隻曾經來來往往,哪些人來了?哪些港口興盛了?
島嶼、港口透過海洋通往世界,世界透過季風帶來財富;
洋人在亞洲路徑,不論南下或北上、或從東往西、由西向東,
環台灣海峽都是必經的航路。
王花俤撰寫,郭金昇、董逸馨繪圖的《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
敘述了在紅花石蒜的簇擁下,大埔石刻見證了這400年的歷史……
東洋水(俗稱藍眼淚)來了,丁香魚也跟著來了,帶來海鳥的食餌。
黑嘴端鳳頭燕鷗混雜在鳳頭燕鷗群裡,飛到閩江口鱔魚灘的濕地求偶配對,選在馬祖列島下蛋孵育雛鳥;九月趁東北季風起風時,帶著成鳥分批飛向溫暖的南洋群島,周而復始,環台灣海峽的島嶼和河口溼地,成為牠們飛行的驛站。
黑潮帶來高溫、高鹽影響沿岸氣溫與生態環境。自赤道北上,經過菲律賓呂宋島,流向台灣東部的太平洋,一股湧昇流形成北台灣豐富的漁場,繼續轉往琉球與日本群島,黑潮流經的島鏈號稱東亞島弧。
另一股支流,轉向南中國海與澎湖列島南部海面,強勁的洋流,亙古不斷;而西潮東漸北流東亞,大航海時代卻衝擊古老文明
夏末繁華落盡,馬祖列島時序進入初秋季節;滿山遍野的紅花石蒜接續盛開,一株株火紅的花朵沒有綠葉襯托,依然美麗的紅遍山野。
花開花落生命終須輪迴,在日本稱做彼岸花的紅花石蒜,隔著東海的彼岸,靜靜的開遍東莒島尾的老頭山,紅了大埔石刻,滾滾紅塵牽動四百年前舊事……
《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詳細描述離島的離島上,400年前,萬曆四十五年東沙(今稱東莒)據報有倭寇盤據,總兵沈有容派水軍圍東沙島,頭目姚煙門投降,在今東莒老頭山之大埔石刻還雋刻著「萬曆疆梧,大荒落地,臘後狹日,宣城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
這本書提出了歷史的功用在於鑑往知來,跟著沈有容將軍出洋,主動出擊倭寇,平東番、圍東沙、諭退韋麻郎的戰績,善於靈活運用戰術與談判,成就萬曆年間一代名將的地位。戰術往往受限於更高層次戰略與國策指導,發現明初「封疆固守」成為國家的戰略思考,北虜南倭箝制國運生機,一步步走向衰亡;北方修長城沿邊設九鎮,派重兵以防禦蒙古騎兵南侵;東南沿海,卻採取「片板不許下海」的鎖國政策,原星羅棋布的島嶼,多數被劃定在遷島的命運,一紙遷界的佈告,不但影響數以萬計島民流離失所,不少人被迫下海為寇,源源不斷推向盜寇集團,數以浙江、福建、廣東三省倭患最為劇烈,自古以來這三省得天獨厚發展出海上絲綢之路,以及東西洋交通的樞紐,因為海禁而困住這一帶的海洋活力。
作者介紹
王花悌
曾任連江縣中山國民中學校長、連江縣馬祖藝文協會理事長,現為馬祖戰地文化遺產學會理事長。已出版著作《擺暝》,共同編著《馬祖地區廟宇調查與研究》、《台灣離島之美》。
繪者簡介
郭金昇
1966年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系藝術教育碩士。《蔬菜的島》畫家。於各楚舉辦個展多次,「舊情綿綿」郭金昇水彩畫個展、1995台北市師院藝廊「浮光掠彩」郭金昇水彩畫個展、2009和2014年台北市吉林藝廊 聯展,「全省美展」「教師美展」「雙和美展」等多次。台北市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2016年退休。
董逸馨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碩士。曾遊歷澳洲打工度假街頭肖像畫家。參與多項畫會聯展與壁畫製作,對藝術創作與文化傳承工作充滿熱情。
目錄
海禁、海商與海患之間糾葛
水寨、水師與水岸之間佈署
渡過黑水溝破倭於東番
當西方艦隊遇到東方的水師
靈魂救贖與胡椒爭奪
紅花石蒜開了,紅了大埔石刻四百年
後記:於海洋歷史的意義
序
「婆娑海洋,幸福馬祖」,我們所世居的島嶼,四周海洋藏有無盡希望!從亮島人到藍眼淚,代代先民在這片海域與島嶼,過著趕鮮式海洋生活。生活即是文化,在我們的文化底層,潛藏著冒險犯難、豪氣質樸、刻苦進取的精神,形成共同的無形的文化資產。今增應受縣民付託,接掌縣政以來,極力思索海洋出路,善用馬祖列島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島為節點,暢通海上通路,掌握海洋資源並創造財源,打開國際視野,希望注入一股新海洋文化的活力。
歷史是一種線性的思維,在時間長河裡,提供我們了解過去的線索,為新的契機,找到不同的視野與可能的活力。欣聞本縣文史工作者──王花俤,在校長任期屆滿毅然退休,孜孜於案牘書稿,於去年編著出版《馬祖文化事典》後,繼續經過一年多實地走訪海峽兩岸,凡沈有容將軍走過的歷史足跡,皆親履感受16、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波瀾壯闊般海洋史記,著作《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書寫400年以前,東莒島乃至馬祖列島與東亞航路上的國家或地區,所發生的關聯。在海商與海防之間,大膽突破歷史的困境,為東亞貿易圈找到窗口。
偉蹟勒石啟示,史記殷鑑不遠,期勉積蓄「出洋」氣勢,再造海洋新精神!
處長序
古蹟,不應該只是冰冷的建築體!
因此,必須翻轉文化資產保存的刻板印象,賦予古蹟新的價值,在於傳承「以人為本」的記憶,強調敘事的原真性,延伸時空的連續體,並且還原歷史的現場,對當代人或族群的生活有所啟示。這正是文化部目前所提出「再造歷史現場」的構想,希望將古蹟、歷史建築與聚落,納入永續性的維運計畫,讓歷史大現場穿越,回應當代人的生活。
《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的書寫,正好呼應再造歷史現場的意義!
這本書取材於東莒島大埔石刻,距今正好滿400年。短短41個字,不僅環繞於沈有容將軍抗倭事蹟; 而且順著讀本章節,一路跟隨沈有容的歷史足跡,穿越東莒島、福州、泉州、金門、澎湖、台南等環台灣海峽兩岸諸地,切入海防與海盜之間錯綜複雜關係; 再研讀本軸線,打開16與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回溯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船艦進入東亞海域,衝擊亞洲傳統的朝貢貿易。尤其是沈有容遺留在台閩(澎湖、東莒)這兩塊碑文,足以回應當代人,我們的海洋生活史觀,應該以更開放與寬容的胸襟,勇於改變與接受新的視野。
《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付梓出版之際,我隱隱約約看到了海洋史觀的脈絡,與出洋的大氣魄!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處長吳曉雲)
序
每次書寫自己家鄉的島嶼,更靠近海洋文化的臍帶。
馬祖列島我的家鄉,北自東引島的北固礁,南迄於莒光島的林坳嶼,共計36座島礁星羅棋布,猶若上天撒落在閩江口外的一串珍珠,江海交匯構成獨特的生態系統,形塑多樣的人文風采; 先民以海為耕,過著海上牧民的簡居生活; 海洋性格鮮明,帶有冒險犯難的精神。跨海出洋,不受疆界的侷限; 跳島遷移,不受傳統的框架。島嶼的地理位置,向來具有疏離與連結海洋的特性,宋元以後東西洋航線不斷延伸,進出閩江口,馬祖列島正好被嵌在東西洋的交通網絡,透過海洋與世界連結。當海防武備需要,卻可能封鎖島嶼與世界疏離,明初厲行海禁國策,墟地徙民,反而以海洋困住島嶼。過去,馬祖列島的歷史命運,一直糾結游離在絲綢航線與海防戰線之間。
閱讀文獻與走讀史蹟,更印證海洋歷史的足跡。
價值來自意義,400年前大埔石刻印記什麼樣的意義?有機會為了書寫而大量閱讀,重新踏上沈有容將軍的海洋路徑,牽連出一段環台灣海峽的海洋歷史。於是循小三通走過黃岐半島的筱埕鎮定海古城堡,訪過連江陳第公園,登上青芝山參拜董公祠董應舉; 繞過金門遊歷泉州灣的石湖浯嶼水寨舊址,以及崇武古城堡。飛越黑水溝落腳馬公市天后宮,看見「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古碑,緬懷蛇頭山荷蘭人城堡。乘坐高鐵前往台南安平古堡與鹿耳門,一探大航海時代熱蘭遮城,以及體驗台南西拉雅人吉貝耍部落的孝海祭……一段段交疊古今的場景,湧現線索爬梳文書脈絡,重新認識大埔石刻400年來,所串起海洋發展的歷史大現場,感謝陳國春老師為本書書名題字,以及連江縣政府文化處與聯經出版公司鼎力協助,促成我萌發動機書寫馬祖列島,連結台灣海峽與周邊東亞海洋文化,短短數行勒石刻文,發現珍貴的文化資產,自書永誌莫忘來自共同的海洋!附記於實地踏查過程中,承蒙對岸的筱埕鎮書記,以及嘉義陳秀桃、台南李梨萍與何秀慧等各地朋友,鼎力協助促成美事,誠摯銘謝!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526271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04頁 / 19 x 2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亞洲季風帶,自古以來就受季節風向轉換的影響,季風成為海上帆船的動力來源;因此,宋、元時期泉州地方官和市舶司,每年四月、十一月都要舉行祈風儀式,祝禱神明保佑來往的船隻順風平浪,今日泉州九日山還保留大批的祈風石刻,見證海上貿易的興盛。
北宋時期官府在泉州設市舶提舉司,採取鼓勵政策與合理稅收方式,招攬亞洲沿海國家與地區,前來朝貢或貿易。由於福建沿海一帶,谷灣式地形特別發達,島嶼灣澳綿延不絕,天然港灣眾多,泉州灣得天獨厚的優勢,逐漸形成東方的國際大港,海上絲路的輻輳地。自宋元以來,興起一批又一批的海商階層,他們具有冒險犯難的精神,順著亞洲季風帶既有的路徑,從東亞到東南亞,延伸至印度與阿拉伯半島,連結成世界最大的貿易圈與互市的網絡,沿線的港市紛紛崛起,隨處看到泉州與阿拉伯商人的蹤影。
「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蒼煙巷陌青榕老,白露園林紫蔗甜。」北宋‧龍昌期在〈三山即事〉詩裡描述福州的繁華景象。
福州位在江海的漕運樞紐,是福建另一座重要大港。北宋時期,福州太守蔡襄目睹港內「舟行新羅、日本、琉球、大食之屬」。《三山志》記載「官造舟,率就河口彌勒院之旁」,宋朝在福州設有造船廠,打造出大「福船」,能夠破浪遠航於朝鮮半島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海域,得力於福州、泉州一帶造船工藝的蓬勃發展,能製造出來尖底多桅與水密隔艙的貿易帆船。而且羅盤導航技術與量天尺的定位技術,開始應用於航海,發展出一套全天候的「針路」,有了航海技術與造船工藝,穿梭洋面如履平地。
富饒的閩江流域,號稱福建的母親河,不僅孕育了福州港周邊的城市與腹地,千年以來更執掌福建省的政治與文化的中樞地位。相對於閩江口外的馬祖列島,戰略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視為拱衛省城福州的前沿島嶼,總計36座島嶼和險礁星羅棋布於東海,自古以來即標示在針路上,成為東亞航線上的航標。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zynoLQ0.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493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龍井腰部瘦身中醫診所通霄減肥中醫門診諮詢三義輕鬆減肥方式中醫診所大雅減重諮詢門診
沙鹿拔罐療法中醫診所 清水有效預防復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桃園專業減重減肥中醫門診推薦苗栗三餐正常,免節食中醫減重方式 大園下半身肥胖體質的中醫減肥門診 潭子埋線減肥體驗效果佳的中醫診所清水產後瘦身減肥中醫診所 中壢針灸埋針中醫診所 中壢埋線減肥體驗效果佳的中醫診所三義針灸減肥中醫診所 台中減重中醫調理 針灸埋線減重效果好的新竹中醫診所推薦